坚持20年:打通职教“做、学、教”――访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权
发布时间: 2012-7-5 0:00:00
< 返回

 

  陈继权,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资格。1983年开始涉足教育装备领域,自己发明教仪教具,已拥有200多项专利。
 

     新闻背景:
      
  6月26日至29日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亚龙公司的自动化装备作为大赛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设备,支持了中国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选手的参赛(见下图)。据了解,从2008年该项大赛首届举办开始,亚龙公司就连续支持大赛,目前,该公司旗下产品覆盖国内数千所职业院校,并走进东盟及中非国家。
     
 
 
 
 
    在本届大赛闭幕式上,身为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继权代表参赛协办企业发言,他说:支持大赛,支持职教,是教育设备企业的本职,也是社会责任。
教育周刊:看你们的宣传资料,亚龙创业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83年,起初是做什么产品,怎样走上教仪教具生产行业的?
     陈继权:我本人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当时在机械制图的岗位上工作,那时候,机械制图的模型是木头制成的,这些木头模型从南方运到北方,因为气候的变化,木头模型往往会开裂。我自己琢磨、研发出了一套空心的塑料模型,帮助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开启了我的教育装备生产服务之路。随后,我们一步步深化、丰富教育装备产品,从示教板、实验台、成套设备、专业系列产品到为学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教育周刊:从上世纪80年代一路走来,有没有感觉到孤单?
     陈继权:确实没有现在这么热闹。记得2000年,首届全国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在哈尔滨举行,亚龙一家企业差不多占了展览厅一半的场地,政府应该说已经很重视了,但是企业很少。
     教育周刊:为什么?
     陈继权:
职业院校没有采购力。那时候,正是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低谷期。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应该是近几年的事。
         即便是现在,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依然不均衡,总体还比较欠缺。有的西部院校非常看好我们的设备,但财力不济,只能购置一两台设备,这满足不了全校学生的需要。
     教育周刊:你怎样理解创业的困难和孤单?
     陈继权:做任何事,困难都非常多,过程中,就是要坚持,坚持过来了,困难就变成了风景。
         我们相信,职业教育正在向好发展。20多年来,这个行业几起几伏,很多企业随着行业的起伏几进几出,行业整体势头好的时候进入,不好的时候他们便出逃,好在,我坚持下来了。
     教育周刊:可否说,你赢在了战略?
     陈继权:记得有一次记者采访我,问为什么坚持下来,我借用球王贝利的话说:“我踢球并不是跟着球跑,而是我知道这个球可能掉在哪里,我直接在那里等它。”我觉得,我们赢在了坚持。
     教育周刊:坚持是需要理由的,你为什么坚持20多年?
     陈继权: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快,我在温州,深切地感受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一门核心技术,就可能创办一家企业。现在国家提出产业升级,也是要有核心技术的升级。这些核心技术,都必须要有人来掌握。我们把目标锁定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这两个领域有哪些核心技术,把它梳理出来,并设计相应的教学设备,学生可通过这些设备,直观地学习、掌握核心技术。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则意味着可获得企业的重要工作岗位,拿到高工资。比如供本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使用的这套自动化设备,其实涵盖了物流、包装等多领域的基础的、核心的技术。
     教育周刊:单一的设备就能解决重要工作、高工资的问题吗?
     陈继权:现在,我们已经同时开发课程和教材,并提供教师培训。我们提出了“做学教”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把人的因素和设备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了。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理念引领,特别把“做”放在了前面,我们认为,在职业教育中,“做”是学和教的基础和目标。学生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决定他在校时“做”什么实验、实训,学什么课程,以及老师怎么“教”学生“学”和“做”,这样就把“做学教”打通了。
     教育周刊:这是很好的理论,怎么落到实处呢?
     陈继权:举个例子吧。近几年,电梯事故频发,我们调查了解,主要问题是电梯安装与维修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一般都是机电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经过简单培训上岗,专业化欠缺。电梯专业并不是没有,但是不能很好地培养人才,――教学设备缺乏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电梯实物太大、成本太高,不便反复拆卸教学,现有的教模又比较小,不能全方位呈现电梯安装维修的核心技术。去年,我们开发了一款高达8米的电梯教育装备,有关电梯生产、安装、调试、维修每个工序都可以在这套装备上实现。现在,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等一些学校已开设电梯专业,他们购置了这套装备,我们同时帮学校培训老师,老师再通过这款装备培养学生。在今年的电梯项目大赛中,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还拿了一等奖。
         这就是基于生产实践问题研发产品,并引领职业院校开设专业、培养人才的案例,“做、学、教”在这个案例中,很好地结合起来。
     教育周刊:这个例子注解了:教育装备是教学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衔接。
     陈继权:是的,教育装备要同时具备生产型功能和学习型功能,源于真实,高于真实;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源于企业,高于企业。
         其实,无论做企业,还是做学校,都要有理念引领,有目标意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传统的教育是以严格的学科体系培养人,但在我看来,职业教育需要更多在产业体系的引导下培养人,这是不同的理念。
     教育周刊:我们了解,亚龙产品已在国内数千家院校使用,有没有计划走出国门?
     陈继权:是的。这次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有越南、菲律宾等多个东盟国家派代表队参赛,参赛项目正是由亚龙提供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
         我们认为,做不好国内,就走不出国门;走出国门的第一步,是先走进东盟。看来,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现在,东盟一些国家的职业院校教师也请我们培训,以后,我们的学校还可能招他们的学生。我们有可能参与东盟国家一些教仪设备的标准制定。这是让我们感到荣耀的事,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国外的标准在做事。
     教育周刊:标准就是软实力。
     陈继权:很对,我们将教育设备输出国门,实际是:把一个产业链带出国门,把利润带回国家,把影响力带出国门,把国家的软实力做强。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