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职业教育发展 贯彻“做学教一体化”
发布时间: 2013-10-12 7:59:55
< 返回

 专注职业教育发展   贯彻“做学教一体化”

——陈继权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专题报告会上做主题报告

 

新闻链接: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专题报告会于917上午在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报告会上,浙江亚龙公司董事长陈继权做了关于《从企业的视角看职业教育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的报告演讲,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此次专题报告会有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名誉教授沈德忠先生;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亚洲职业教育及教师培训地区合作平台高级技术顾问卡特琳•舒尔茨女士;柬埔寨管理经济大学校长图恩帕克德先生;全国高职高专评审委员会主任杨应崧教授;中国-东盟中心王道余先生;马来西亚汝来大学陈瑞杰先生;泰国农业大学苏卡亚女士;泰国农业大学思瑞朋女士等东盟各国代表;还有来自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台湾屏东商业技术学院等各地和全国职业院校代表共500余人参加。

(本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森林之城”——贵阳。我从事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研究职业教育已经整整30年,自1983年起一直研究职业教育和工程教育,从事教育装备工作。我今天报告的主题是“从企业的视角看职业教育做学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的探索”。

首先我们知道,人类是社会的延续,而我认为职业教育则是我们产业和行业的延续。如果职业教育做不好,将对我们产业和行业直接造成威胁。在前段时间,国务院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一个座谈会上,我提出九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职业教育是关系到产业的安全问题”,建议国家要拟定一个关于如何做好职业教育质量的课题。

就像刚才卡特琳•舒尔茨女士(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亚洲职业教育及教师培训地区合作平台高级技术顾问)谈到,正因为德国职业教育做得好,所以才做出优质的德国产品。我们亚龙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来自职业院校的学生占到我们公司员工比例的85%,虽然我们有博士生、博士后,但是职业教育毕业的员工在企业中占到85%.,甚至有的企业可能占到90%- 95%,这都说明了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另外一点,我认为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吸引力,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关系到就业质量,就业质量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

怎么样把职业教育质量做好?像杨应崧教授(全国高职高专评审委员会主任)关于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报告,就与我一直在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一致:目前来讲,怎样建立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中高职衔接和终身教育发展,还有师资队伍培养问题、观念、体制、机制等等问题。因此,怎么样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核心问题,这需要我们反复地思考。

我从事多年的职业教育研究,也经常到世界各个国家,了解国外教育的发展。世界技能大赛成立六十周年时,杰克·杜赛多普主席邀请我去做了这个报告,欧盟职教专家也曾邀请我去做报告,另外我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印尼、泰国等等国家,都与大家共同探讨职业教育质量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职业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提出 “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等理念,我将职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结合,总结出“做学教一体化”理论。做是核心:做是学和教的基础,做是学和教的方向,做是学和教的目标。

围绕做的理念,未来我们培养学生就是做事情,学会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所以说我思考从企业的视角来探索职业教育做学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课程,第二,是过程,第三,是评价。简言之,就是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这就是让职业院校要来思考做什么,到底怎么做,做得到底怎么样。  

一、课程

课程就是做什么、学什么、教什么,也可以说如何把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内容对接。课程其实是每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德国的教育做得好,就是因为它的课程是核心竞争力,而我们的学校也要努力朝着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课程的目标。

我从企业的角度对课程提出几点建议:第一点,国家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崛起、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发展,都会对我们专业产生了很大变化。产业链和生态链发展把物流的成本大大地降低,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利润。同时我认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即我们说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要进行联动和融合。就像我们亚龙集团原来只做教育装备,现在我们开发课程、教材、软件、资源库、在线学习平台,还承担培训,现在是教育部的高职和中职青年教师培训实训基地。亚龙要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先进的理念将引导我们更专业、更好地发展。

另外,教育技术信息化和教育装备引领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装备是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应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而教育技术装备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最佳的效果更新教育内容和课程,使课程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吸引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等特点。

我现在作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我总结出什么才是教育装备,它必须具备功能,具备真实的生产性功能,同时要整合学习性功能。“源于真实,高于真实;源于企业,高于企业;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这样才是教育装备。没有学习性功能,不能为我们职业教育服务;没有生产性功能,不能为企业行业服务。

关于课程要考虑两个需求:一个是企业发展和自我发展,一个是经济需求和教育需求,一个是专业岗位需求和转岗需求。同时,专业课程设计要考虑各种标准,包括专业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还有我们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标准,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还有企业各个岗位的关键领域能力,包括职业素养、知识和技能等等,这些都是课程开发要考虑的。我记得一位著名哲学家的一句话:发达的国家往往是从实践当中总结理论,不发达国家往往是理论指导实践因此就课程来讲,专业课程设置要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

二、过程

关于过程,我认为主要是怎么做、怎么学、怎么教,也可以说是把教学的过程和工作的过程对接起来。过程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师资问题,现在学校里有双师型老师、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后备人才,同时还有外派老师出去培训,到企业挂职,到院校挂职,请专家来讲课等等。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因为我们的老师是学科体系培养,学电子的老师就单单只学电子,学机械的就只学机械,学计算机的就学计算机,学自动化的就学自动化,而职业教育是根据产业链的要求来培养的。因为很多老师在产业、产业链里没办法完成课程体系培养,所以现在我们亚龙的老师培训学校、研究院,就是专门在培养如何与产业衔接的老师。

第二个核心问题是环境设计和资源设计。我们有很多学校买了设备,却与课程对接不起来。因此要考虑教育装备跟教材、软件、课程、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的融合搭配,这里面包括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改怎么样规范,专业群、岗位群、技能群怎么样实训。学校要一个专业多方向、多层次、个性化地培养,以高职院校这个例子来看,技术要与本科院校竞争,技能要与中职学校竞争。因此高职学生要坚固技术、坚固技能。因此学校设置的课程得是别人没办法复制的、不可代替的,注重专业多层次、个性化的培养方向。

第三个核心问题就是校企合作。学校跟企业合作,一定要考虑企业的利益。因为学校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培养人才,学校把利益让给企业,校企合作才能更稳定。我把它比喻成男人和女人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学校和企业要结婚生下孩子,这样的合作才稳定。从过程来讲,我所考虑到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的兴趣是生命的延续,当学生对未来有目标和方向,学习和培养过程中才能更有积极性。

三、评价

评价其实是质量评价、以内为主、以外促内、分工负责、各方共管的质量评价,质量是评估重点,是对专业老师的评价,技能大赛对学校的评价,评价做得好,职业教育质量才能有保证。亚龙作为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装备在东盟国家制定标准的企业,被东盟国家认可。再则,就是职业技能鉴定,如果行业、企业落实好国家职业资格上岗证书,职业教育就有所保障。我们对人才评价标准要求是:社会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

学生职业能力来源于他的知识技能,而我们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就会关注他的学习活动和过程,能不能形成职业能力。企业招聘一是看学历,再是看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这都是你的职业素养能力。我曾经有次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课,一个校长问我:企业老版是不是很抠门,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企业工资那么低?后来我回答他,现在很多有需求的岗位,学校为什么不去培养,为什么培养不出这样的岗位。我把薪酬待遇定位为四个方面,第一个你在企业里承担的责任越大,你的工资越高;第二个你掌握的技术技能知识越高,你的待遇越高;第三个你的自我学习能力越强,你的工资越高;第四个也与你的环境、岗位有关,不同的岗位就有不同的待遇。

我在这里谈 “从企业的视角看职业教育做学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的探索”,我觉得关键就是理念,需要的是我们的决心,要紧的是我们行动。

学习的目的不等于考试,学习的目的是做事,做成事,还得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做得好、做得精。我今天以“从企业的视角看职业教育做学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的探索”作为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最后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也诚挚地欢迎各位来亚龙莅临指导,同时祝愿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分享至: